期刊简介

  本刊紧跟医学发展趋势,对医学热点予以适时追踪,内容新颖、及时,信息量大,学术水平较高。以从事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以报道医学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国家重点课题的医学进展、医疗新技术和诊疗经验为主要内容,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实用性,促进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出版部门: 《医学研究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548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453/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2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医学研究杂志
  • 杂志名称:医学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 国际刊号:1673-548X
  • 国内刊号:11-545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剑桥科学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医学研究杂志2001年第11期文章
  • 三联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uelSyndrome简称IBS).是胃肠道常见的功能性疾病[1].临床表现以腹痛、排便异常,伴腹胀、肠鸣、排便不尽感,大便有粘液,以及心悸、失眠、急躁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随着现代生活节凑的改变,此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而且病情缠绵难愈.笔者近年将本病分两型采用三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方法,观察60例,比单用镇静、调节神经的方法(30例)效果好,报告如下.......

    作者:穆毅;任俊杰 刊期: 2001- 11

  • 急需提高我国骨质疏松症研究水平

    迈入新的21世纪,中国人口已近13亿,60岁以上的人群已达10%,这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老龄社会,骨质疏松症病人势必迅猛增加.以对健康威胁大、资金耗费多的髋部骨折为例,1990年全球约170万病人,预言至2050年将超过600万,其中75%和50%会分别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和亚洲国家,我国既是发展中国家,又地处亚洲,人口基数大,老龄人群增加速度快,骨质疏松症及其后果--骨折在我国已构成一个严重的公众健康......

    作者:孟迅吾 刊期: 2001- 11

  • 浅谈影响汤剂质量因素

    汤剂是药物的一种剂型,是指中草药加水煎煮一定时间后,去渣取汁用来治疗疾病的液体制剂,早在50年代开始,我国对汤剂的质量问题就进行了许多探讨性研究,现就影响汤剂质量因素谈一点体会.......

    作者:梁健 刊期: 2001- 11

  • 甲状腺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研究

    目的探索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中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前瞻性研究的方法,用消瘿化结药物治疗甲状腺囊肿、囊腺瘤及实质性腺瘤共378例;亚急性甲状腺炎13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57例.结果甲状腺囊肿治愈率75%(79/105),有效率100%;甲状腺囊腺瘤治愈率53%(83/158),有效率90.5%(143/158);甲状腺实质性腺瘤治愈率27.8%(32/115),有效率51%(59/115......

    作者:刘爱武;杜学珍;孟凡华 刊期: 2001- 11

  • 天津市2000年医药卫生科研进展

    一、中国医学人参皂甙是人参的重要有效成分,对血液系统的作用,除能改善血液的流变性、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外,还可促进骨髓DNA、RNA、蛋白质及脂质的合成.脐血富含造血干/祖细胞,是髓外造血细胞的主要来源,在治疗血液病、难治性贫血、重症免疫缺陷病和实体瘤方面均显示了广阔的前景,天津市血液中心采用体外半固体培养法和流式细胞技术,观察了人参皂甙对脐血细胞造血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参皂甙可以刺激脐血造......

    作者:宋哲民;苑淑玲 刊期: 2001- 11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肝癌研究中应用

    肝癌的发生是有其分子生物学基础的.自80年代以来许多技术相继开发应用到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类主要用于基因组DNA的检测,如肝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定位克隆,比较基因组杂交,代表性差异分析;用于cD-NA或mRNA或mRNA水平的技术包括消减杂交、差异显示PCR、cDNA代表性差异分析、DNA芯片及探针微列阵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为肝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开拓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作者:陆东东 刊期: 2001- 11

  • 浅析发展战略研究

    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时代,过去的经验已不足以应付未来的挑战.在以变革、创新为生存方式的今天,不是你想不想变,而是朝哪个方向变、怎么变的问题,是如何以较少的投入从变革中获取大效益的问题.在短缺经济状态下,只要敢干肯干,就能生存.而在过剩经济时代,如果不能根据自身所处的行业特点和自身的业务能力,对剧烈的环境变迁因素做出科学合理的战略应对,就难以生存.因此,如何有前瞻性地制订发展规划?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朝......

    作者:张虎林 刊期: 200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