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紧跟医学发展趋势,对医学热点予以适时追踪,内容新颖、及时,信息量大,学术水平较高。以从事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以报道医学领域的重大科研成果、国家重点课题的医学进展、医疗新技术和诊疗经验为主要内容,突出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实用性,促进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出版部门: 《医学研究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548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453/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72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医学研究杂志
  • 杂志名称:医学研究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 国际刊号:1673-548X
  • 国内刊号:11-545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剑桥科学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医学研究杂志2015年第3期文章
  •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又称肝胆管结石(hepatolithiasis),多见于亚洲的东部、南部国家,西方国家少见,故又称为东方肝胆病,是我国常见且难治的胆管疾病,在我国以华南、西南、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高发,近年来虽然肝内胆管结石的相对发生率有所下降,但其下降幅度存在着一定的地区差异,以其病情复杂、病变部位广泛、手术并发症多、术后残石率高、术后易复发等原因成为我国非肿瘤胆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微创技术......

    作者:钱言;孙礼侠 刊期: 2015- 03

  • 创伤弧菌流行病学调查及致病机制研究现状

    创伤弧菌(Vibriovulnificus)是一种栖息于海洋环境、致病性极强的嗜盐性细菌.近年来该菌引起感染的病例逐年增加.该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促使人们对创伤弧菌的致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认为,创伤弧菌致病因子主要包括胞外溶细胞素、金属蛋白酶、荚膜多糖、铁超载等,并且有些致病因子受共同毒力因子的调控,协同发挥作用.现将近年来有关创伤弧菌流行病学调查及致病机制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武静;刘晓斐;胡成进 刊期: 2015- 03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血液系统损害研究概况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常合并多系统损害,合并血液系统损害者主要表现为外周血检测单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也有并发淋巴瘤和其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报道,关于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就近年来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血液系统损害的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王景;宣磊;董振华 刊期: 2015- 03

  • PLK1在肿瘤发生中的研究进展

    Polo样激酶1(polo-likekinase1,PLK1)属于PLKs家族成员,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因在细胞周期中起重要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研究发现,PLK1在人类大多数肿瘤中高表达,并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临床前期结果表明干扰PLK1的表达能显著抑制包含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瘤、结直肠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的生长,且对正常细胞无明显影响.因此,PLK1被认为......

    作者:周燕;唐运莲;甘润良;黄玭;付阳 刊期: 2015- 03

  • 蛋白激酶KSR的研究进展

    Ras激酶抑制因子KSR在MAPK信号通路中发挥关键作用,在细胞膜上与RAF、MEK和ERK形成复合体,正性调节MAPK信号通路.KSR作为MAPK信号通路的支架蛋白正性调节Ras/MAPK信号通路促进肿瘤形成和肿瘤细胞增殖,促进T细胞的分化,调节细胞的能量代谢并在炎症中起到保护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KSR能够自磷酸化并直接活化MEK并进一步调节细胞的生物学过程,表现出催化活性.KSR......

    作者:杨吉安;陈谦学 刊期: 2015- 03

  • 间充质干细胞在放射医学中的研究前景

    随着核能在军事和民用领域的广泛使用,放射医学已成为一门重要学科.而目前对放射损伤的治疗效果却不理想.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由于具有易分离获得、可在体外大量扩增且仍保持增殖与多向分化潜能、可归巢到损伤部位、低免疫原性、易于外源基因转染和表达、可分泌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利于组织修复等优点,将其应用于放射损伤的治疗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MSCs在放射损伤治......

    作者:王明科;巴剑波;陈双红;武文斌;陶永华 刊期: 2015- 03

  • 树突状细胞疫苗抗肿瘤免疫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生物学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显示了其在免疫系统中的关键作用,也为以DC为基础的肿瘤免疫疗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但DC疫苗还处于初级阶段,近年来,已经发现了许多扩增DC及其负载抗原的方法,使DC疫苗在肿瘤患者身上开始临床研究成为可能.本文就DC疫苗的临床应用及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段丽芳;张晓芹 刊期: 2015- 03

  • Th17细胞和Treg细胞及其平衡理论的基础实验研究进展

    在基础实验研究方面探讨Th17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s,Treg细胞)的生物学效应.Th17细胞表现为前炎性细胞亚类的特征,而Treg细胞具有拮抗Th17细胞的作用.Th17和Treg细胞的信号通路相互交通、制约,并可以转化,提示两种细胞间有一定的可塑性,也意味着Th17/Treg细胞的平衡在自身免疫病发展和结局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忱;刘晋河;董振华 刊期: 2015- 03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是一组病因不明,以骨髓、外周血和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增多为特点,可伴有终末器官损害的疾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羟基脲、抗白介素-5抗体等有效降低EOS,但不良反应明显.近年发现,HES累及器官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本文对近年来非骨髓增殖异常型HES和骨髓增殖异常型HES的治疗进展做一全面综述.......

    作者:孙瑞凤;朱威 刊期: 2015- 03

  •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与肿瘤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为一种跨膜糖蛋白,表达于上皮组织和多数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中,与细胞的黏附、迁移、增生、分化以及肿瘤的发生、进展等有关.近年来,EpCAM被认为是肿瘤的干细胞标记,与其诊断、治疗及预后判定相关.以EpCAM阳性循环肿瘤细胞为基础的检测技术也被逐步开发应用.目前,EpCAM抗体主要应用于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及治疗,但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作者:张敏娜;杨永平;貌盼勇 刊期: 2015- 03